|
买瓷砖要不要多备几块?装修过来人的经验分享买瓷砖时,许多业主看着预算表上精确计算的片数,总想再抠减几块,似乎多备就是浪费。可真正经历过装修的人,心中却另有一本账。 瓷砖自仓库启程那一刻起,损耗便如影随形。运输颠簸难免磕碰边角,砖块裁切时更需预留位置,门框、角落处要避开狭窄尺寸,每一刀切割都可能产生无法再用的碎料。尤其铺贴大尺寸瓷砖或复杂拼花图案时,那些精确的几何切割背后,是远超想象的边角料堆积。即使最熟练的瓦工师傅,也常会遇到裁歪或失手崩碎的情况,这是工艺本身的必然成本。因此,哪怕图纸再精确,实际损耗率往往在5%-10%之间浮动,绝非纸面数字可涵盖。
若预算卡得太紧,瓷砖一片不多,一旦施工时出现意外损耗,便立刻捉襟见肘。此时再去补货,麻烦接踵而至:即便同型号同批次,不同窑炉烧制也可能导致肉眼可辨的微妙色差。更棘手的是,若该批次已售罄,寻遍市场也难觅完美匹配者,只得更换其他区域瓷砖或接受刺眼的拼贴效果。时间成本更是巨大——等货期间工人被迫停工,工期延长,额外费用远超多备瓷砖的支出。
有经验的装修师傅会建议,根据户型面积,额外预留5%-8%的瓷砖余量。若户型复杂、切割需求多,或选用了异形砖、大板砖,备货比例甚至需提高到10%-15%。这多出的几箱砖并非闲置浪费,完工后妥善保存它们,便成为日后宝贵的“修补储备”。入住后难免有挪动家具划伤地面、局部重装需撬动瓷砖的情形,此时若手中存有原砖,修复后几乎看不出痕迹。知名瓷砖品牌对此深有体会,其售后常遇到因缺砖而无法完美修复的无奈求助。
家装如同在流动中寻找平衡。瓷砖的多备几分,看似增加了眼前预算,实则是对空间细节的尊重,也是对时间与心血的守护。它让不可预知的损耗有了缓冲余地,让未来可能的修复拥有了从容底气。在装修的庞大工程中,这些静卧角落的备用砖块,正是最沉默也最可靠的后勤保障。 |


